当前位置:酷养生百科网>节气养生>正文

腊八粥的来历 吃冬至粥的由来

导语:腊八粥是中国传统的冬至习俗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农耕社会。人们相信腊八粥可以祈求丰收和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因此在冬至这一天会煮腊八粥供奉祖先和神灵。吃冬至粥的由来是为了庆祝冬至这一重要节日,人们将粥看作是对冬天的感恩和祝福。

目录导航:

  1. 腊八粥的来历
  2. 冬至祭祖意义是什么,冬至祭祖的由来是什么
  3. 八宝粥的来历和历史
  4. 冬至所在的公历月份和它的含义
腊八粥的来历

1. 腊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汉朝时期就已有吃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也是人们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吃腊八粥则是为了庆祝丰收和增强身体的健康。

2. 腊八粥的制作相对简单,是以杂粮(如糯米、红豆、花生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粘米粉、糯米粉、红糖等辅料制成的一种传统节日食品。

腊八节时,家家户户都会煮一锅腊八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这美味的粥,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3. 腊八粥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民俗和文化价值。

同时,现代人们对于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和口味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良,以适应当代人的口味与需求。

一些传说将腊八粥与名人联系起来,认为腊八粥是为了纪念孔子或岳飞或朱元璋靠着杂粮煮成的粥才渡过难关的经历。另一些传说则具有道德意味,说曾经有一个游手好闲的懒汉,在冬日里饥寒交迫,靠着杂粮熬成的粥才活下来(一说没等粥熬成就死去),于是后人煮腊八粥以示警醒。

实际上,腊八粥的产生,主要与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唐五代时期,敦煌佛教僧人就有在腊月八日制作药膳食用的习俗。汉地佛教认为,腊月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开悟成道的日子。传说他在入定之前,曾接受牧女修舍佉(Sujata)奉上的乳糜(牛奶粥)。为表示纪念,汉地佛教会在腊月八日浴佛、熬粥。

腊八粥的另一个源头则是中国民间本土的冬至粥。中国古代认为,红豆有辟邪、驱疫的功效,因而民间有在冬至食用红豆粥的习俗。

腊八粥来源于汉代,它是一种民间节日仪式,被认为是祈福、避邪的一种仪式。据《礼记·月令》记载,汉代末年,汉武帝把立冬节制定为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将此节日定名为腊八节,作为一个节日来庆祝,并且定了其仪式:当日要吃腊八粥,故称腊八节为“腊八粥”节。腊八粥以粳米为主方物,加上绿豆、红豆、莲子、黑米、枣,加以桂皮、茯苓、熟芡实、栗子、芝麻、莲子熬成,能令身体受益,富有特色。腊八粥是传统的滋补佳肴,有“固本培元、粥里要有七宝”的说法,具有补虚养气、增强抗病能力、子宫调理等效果。

由于粥中的七宝搭配合理、滋味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腊八节中的腊八粥也随之而得名。

冬至祭祖意义是什么,冬至祭祖的由来是什么

冬至祭祖意义 冬至祭祖,这是一个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冬至,原本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这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过后,白昼就一天比一天长了。 冬至又名“冬节”、“至节”、“长日”或“长至节”,冬至这个节日缘于上古的“腊祭”,究其实是缘于古人的原始信仰。

猜测古人因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就把它们归于上天神灵的操控,认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星斗河汉、日蚀月亏、大旱洪荒、海啸地震等自然现象,全都是上天神灵所为。

因此,古人特别重视以祭祀活动来娱神祭天,祈求上苍与神灵的保佑。

从宗教的角度看,冬至祭祀其实就是古人娱神祭天的一个盛大的宗教节日。

而在民间,冬至祭天祭神从唐宋开始逐渐演为祭祖的活动,叫“祭冬”或“拜冬”。 冬至祭祖的形式分两种:一种是室外祭奠,另一种是室内祭奠。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举行。俗传冬至动土百无禁忌,而其它的日子则不宜随便“动土”。

因此,人们多选择在冬至这天给祖坟添土或竖碑,传说是给祖先整修居所。

添土竖碑后,再在墓前摆符盘,点烛、燃香、烧纸、放鞭炮,向祖先鞠躬行礼致敬,以缅怀祖先功德。

而室内祭奠,则在家祠举行。冬至日头天晚上开始,事先在宗祠设香案,摆供品,供三牲(猪、鸡、羊或鱼)。

到晚上十一点钟左右,由族长或德高望重的长辈主祭,领合族男丁,敬香,上灯,敲磬,鸣炮,按辈分长幼依次拜祭,行三献礼,读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寿康宁。

无论是室外祭还是室内祭,祭祖过程中都有聚餐的风习。

北方人作兴冬至这天吃饺子、馄饨,南方人作兴喝红豆粥、吃汤圆、冬至圆。 冬至祭祖,不仅在民间,汉传佛教界也承习了这个传统。

明代佛教著作《三藏法数》上说:“冬至,则一阳初生,履长之始。是日持斋修道,即能致福也”。冬至这一天,佛教寺院多举行祭祖法会,僧众也要前往祖师塔墓、祖堂祭供历代祖师大德。

有些寺院为方便信众,还要特设功德堂等,为信众提供放置祖先牌位的处所,以供超荐。

时至民俗传承到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冬至已演变成百姓家庭团聚的节日,祭拜仪式早已简化。清明节、七月半(中元节)、冬至节、这三个节日的祭祖,体现是的一种乡土文化,是孝道也是传承,祖宗虽远祭祀心诚,缅怀先人思念情真。

八宝粥的来历和历史

八宝粥,又名腊八粥,佛粥,汉族传统节日食品。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

相传朱元璋少时为地主家放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有一次,正是腊月初八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还没有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于是他就在野外到处找东西充饥。突然间,他在田边发现一只长得肥肥的松鼠慌慌忙忙逃进一个树洞里,朱元璋走近那个洞口,用树枝掏了掏,在树洞中发现了一些各种各样的粮食,显然,这是老鼠的冬储粮。朱元璋掏了一大把五谷杂料,其中有小米、玉米、花生、红豆等。他将这些杂粮洗净,煮成粥,吃起来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仍惦记着他少时亲自做的“杂粮粥”。他规定在御膳堂要做这种五谷杂粮粥,并钦定这种粥的名称为“腊八粥”。御厨在粥中另加入芡实、莲子、桂花、桃仁、小枣等,使这种粥格外香甜可口。后来这种粥又传到民间,一直相延到今。

八宝粥来自于古代的腊八粥。

八宝粥起源: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初八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人们在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这天也是佛教节日“成道节”。相传,释迦牟尼在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遭难被牧女所救,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此后,佛门弟子便于腊八节举行诵经活动。并用干果、杂粮煮成“腊八粥”。

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合家聚食,还馈送亲友邻里。今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和江南部分地区,特别是洞庭湖南部地区人民仍保留着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虽然原料上有些变化,但营养健身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冬至所在的公历月份和它的含义

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或农历十一月十五(满月)前后共30天范围内之1天。此日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北半球极夜,南半球极昼,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

可见冬至又代表着一年之始,又十二地支之首支“子”冠于冬至,因此冬至所在之农历十一月又称为“建子之月”。《史记·孝武本纪》:“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

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

冬至是一个节气,它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根据具体年份和时区而有所不同)。冬至标志着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达到一年中最南端的位置,也就是北半球的冬季开始。在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被视为冬季的开始,代表着阳气的转折点,同时也象征着阴阳的平衡和万物的生机。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采取一些习俗和庆祝活动,比如吃汤圆、喝冬至粥、家人团聚、祭祖等,以庆祝冬至节日的到来。

此外,冬至在中医养生理论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人们相信冬至时节应该注重保暖,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使身体保持平衡和健康。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酷养生百科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kuyangsheng.com/jqys/8323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梭子蟹生长在深海吗 清明吃梭子蟹吃公吃母下一篇: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