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养生百科网>养生百科>正文

三伏天姜枣茶的正确做法 节令养生汤的功效

导语:三伏天姜枣茶是一款适合节令养生的汤品,具有清热解暑、滋阴润燥的功效。通过正确的制作方法,可以保留姜枣茶的营养成分,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养分。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杯姜枣茶能够消暑降温,同时还能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姜枣茶还能缓解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对于保护胃肠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目录导航:

  1. 三伏天姜枣茶的正确做法
  2. 二十四节气由来及习俗
三伏天姜枣茶的正确做法

【第一个:泡茶法】

我们用到的食材是:带皮小黄姜3片,去核小红枣6个

做法是:把两种材料准备好后,保温杯提前预热,放入材料后用开水烫一下倒掉,然后再把刚煮沸的开水倒入杯中盖好,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喝,这样子焖煮了一夜的姜枣茶已经把姜和枣的有效成分释放完整了。喝完第一杯后,可以继续加入开水焖煮,中午前喝完,下午和晚上都不要喝。

优点是:不用煮,用焖煮的方式简单快捷

老人小孩都可以喝哦。

【第二个:煮茶法】

古语有云:冬吃萝卜夏吃姜,所以我们夏天喝姜枣茶是正确的做法,只要跟着节气生活,我们身体会明显感到舒畅轻松。

食材:小黄姜3片(带皮的),小红枣6个(去核不容易上火)

做法:把所有材料放入养生壶里面,煮15分钟以上,能煮40分钟以上效果会更佳。

优点:这个做法煮的效果会更好,红枣皮久煮出来的营养成分是有利于补血。

适合:早上能早起煮茶的朋友,男士女士小孩都能喝。

【第三个:红糖姜枣膏】

之前两个是适合所有人的,这个更适合女性朋友,因为添加了红糖,补血的侧重点会更强些。

食材:红枣200g 带皮小黄姜200g 红糖200g

做法:

1、把小黄姜的泥,坏掉的部分都清理干净,切小块备用,红枣核剪掉,备用。

2、把姜和红枣放入料理机里进行搅拌,如果有破壁机更好,打出来的浆会更细。

3、打出来的浆用锅煮开,小火慢熬,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防糊锅哦。

4、熬制40分钟的时候,水分已经减少到一半了,这个时候加入红糖融化,然后继续搅拌,熬煮到60分钟的时候,已经变成很稠的姜枣膏了

5、晾凉后就可以用消毒过的玻璃罐装起来,放入冰箱保存,可以保存2周。

食用方法:每天早上起来用干净无水的勺子挖一勺,用开水融化掉后,趁热饮用,记得不能凉着喝哦!

三伏天姜枣茶是一种夏季常饮用的凉茶,具有清暑解渴、提神醒脑的功效。以下是制作三伏天姜枣茶的正确方法:

所需材料:

- 姜片15克

- 红枣5个

- 冰糖适量

- 开水适量

制作步骤:

1. 将红枣洗净,去掉核,备用。

2. 将姜切成薄片,放入茶杯或茶壶中。

3. 加入红枣和适量的冰糖。

4. 用开水冲泡,盖上盖子,静置5-10分钟。姜和红枣中的营养成分和香味可以完全释放出来,同时,茶汁也可以冷却下来。

5. 将茶杯或茶壶放入冰箱中,使茶汁充分冷却。

6. 在饮用时,加入适量的冰块,口感更佳。

注意事项:

1. 食材的份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做适当调整,但是姜片的用量不宜过多,以免过于刺激肠胃。

2. 红枣和姜片都具有燥热的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量,以免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3. 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卫生,保持材料和容器的整洁和干燥,以免影响茶汁的品质和口感。

4. 建议不要过量饮用三伏天姜枣茶,每天一杯即可。对于体质虚弱、胃肠不好的人群,应避免饮用或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饮用。

食材:生姜200g、红枣300g,红糖或者黑糖300g

做法:

1.首先清洗干净生姜,去除外皮,切丝,并剁成泥状。红枣洗净后去除枣核,果肉也需要剁碎。

2.然后将生姜、红枣放一起调配均匀,加入红糖或者黑糖,再调匀一遍。弄好之后摆入盘子中,放到蒸锅上隔水蒸,开锅之后继续蒸30分钟再关火,待其自然降温后装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

3.当想喝了的时候,用小勺子取出两勺姜枣茶,放入干净玻璃杯中,注入90度左右的热水,用勺子搅拌一下,等待温度降到适口时,就可以趁热饮用了。

材料:

- 姜片30克

- 红枣15颗

- 冰糖适量

- 开水适量

步骤:

1. 将姜片洗净切成小块,红枣去除核。

2. 准备一个瓦煲或不锈钢锅,将姜片和红枣放入锅中。

3. 加入适量的冰糖,如果您喜欢甜味,可以多放一点。

4. 倒入适量的开水,注意要加入开水而不是冷水,然后盖上锅盖。

5. 将锅放在炉子上,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左右。

6. 最后,把茶过滤至杯中即可。

温馨提示:

1. 建议使用砂锅或耐火玻璃壶煮茶,能够保证水的温度和口感。

2. 每次喝的量不宜过多,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3. 茶水在煮的过程中会产生气味,可以在房间内放置一些枸杞、玫瑰或茉莉花等其它适合的花草来消除异味和增加气味。

二十四节气由来及习俗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

西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来自三百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阳度数划分。

在历史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十四节气始于上古,产生于黄河流域。

立春日当天,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于芒神土牛前,于正午时举行隆重的“打牛”仪式。吏民击鼓,由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下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们对春天的热爱。随后,人们欢笑着抢土牛的土块带回家入牲圈,象征槽头兴旺。

立夏这一天在我国沿海一带,有“斗蛋”的民俗。是日中午,家家户户都要煮好鸡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

3、立秋时节,尤其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习俗。在商洛竹林关一带,就流传着“摸秋”的习俗。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伴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摸到南瓜,易生男孩;摸到扁豆,易生女孩。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创造的时间制度。

二十四节气是人们认识自然、顺应自然的重要参照。24个节气名称中,有表征季节变化的“四立”,表明太阳运行极点和中点的“二至二分”,表现温度变化曲线的“三暑、二寒”,表示自然物候现象和作物成熟程度的“蛰、清、满、芒”,表达降雨、降雪时间、强度的“二雨、二雪”和表现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二露、一霜”。此外,还进一步细分出七十二候,包括40个反映动物迁徙、鸣叫等的候应,13个反映植物生发、开花等的候应,6个反映水、冰、雨、露、泉的候应,13个反映天、地、气、风、雷、电、虹的候应。这些从对大自然的观察中找到的变化规律,是中国先民认识自然的基本依据,也是人们顺应自然的重要指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酷养生百科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kuyangsheng.com/ys/8524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惊蛰时节适合做足疗吗?下一篇: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