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养生百科网>养生常识>正文

惊蛰节气养生原则及注意事项 春季养生如何起居调养

导语: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是阳气开始充盈、大地回春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注重春季养生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调整起居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运动也是春季养生的关键。本文将为您介绍春季养生的起居调养方法。

目录导航:

  1. 惊蛰节气养生原则及注意事项
  2. 清明节气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惊蛰节气养生原则及注意事项

1、起居养生

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惊蛰时人们还不可急于换上春装,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通达。

2、保持充足睡眠

进入惊蛰以后,随着天气转暖,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无力、昏昏欲睡,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春困”。之所以出现“春困”,是因为人体的皮肤在冬天里受到寒冷刺激,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和毛孔闭合。

随着惊蛰时气温慢慢升高,人体皮肤的毛孔、汗腺和血管也逐渐舒张,所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

但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液增多了,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加之暖气温的良性刺激,使大脑受到某种抑制,人们就会出现“春困”现象。为了避免此“春困”情况的发生,惊蛰时人们应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提升气血,阴阳调和

惊蛰过后,各种病毒和细菌在度过了隆冬之后也异常活跃起来,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因此养生应顺应阳气长盛、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4、提高疾病预防意识

惊蛰时节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又是疾病多发的时期。因而,这一节气中必须做好一些疾病的预防工作。由于春季与肝相呼应,养生不当则易伤肝,要重点保护肝脏。

5、吃对食物

惊蛰节气到了以后,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要顺应肝气,养护脾胃。春季的时候正是阳气生发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吃些有助阳气生发的食物,比如说芥菜、春韭、菠菜就非常适合现在吃。

惊蛰时还应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养生原则,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健脾,这些食物包括糯米、黑米、高粱、燕麦、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

清明节气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谢谢邀请。今天我来讲的话题是“清明节气我们该如何养生”?

每年的的阳历4月5日或6日为清明节气,就养生来讲,清明是一个极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雨过天睛气温不断升高。

在养生中应调和阴阳、扶助正气、情志调摄。这个节气气常见的阴阳调节相关症状有:①阴虚阳亢症,如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赤潮红、四肢麻木;②肝肾阴虚症,如头晕眼花、目涩而干、耳鸣耳聋、腰酸腿软、足跟痛;③阴阳两虚症,如头目昏花、行走摇晃、心悸气短、夜尿频多。针对阴阳失调,在养生中应调和阴阳、扶助正气、情志调摄。以上这些症状与情志因素有关系。

在调摄情志方面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能情志不遂、喜怒太过,可选择动中有静的运动,太极拳或在公园散步。饮食调摄方面,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形体肥胖者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

清明食疗养生:不宜食用发的食物,如笋、鸡等,此时是冬笋、春笋上市之时,新鲜炒肉味道鲜美,因笋性寒,易耗气,身体虚弱者不要食笋。肝阴上升时节,食鸡助肝火,将会引起慢性肝病及高血压等病复发。可多食柔肝养肺的食物,如菠菜、山药、荠菜等。清明节气还可食用银耳(白木耳)、菊花茶、桑椹、荸荠、菠萝等。

清明起居养生:此节气外出踏青赏花,游山玩水,是很有益的养生活动。当你在在踏青倍感清爽时,过敏体质者要预防花粉过敏。清明节气,同时要注意肝和肺的保养,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所以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清明时节要早睡早起,切忌熬夜,为避免寒邪入侵体内,睡前应热水泡脚。

上述春季清明节气养生几个方面仅供在清明养生中参考,或许会有所帮助。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酷养生百科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kuyangsheng.com/yscs/9259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一般的玻璃茶具能耐受多少温度的直火 加厚耐热玻璃养生茶壶下一篇: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