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养生百科网>节气养生>正文

求天坛的历史 夏至吃啥长头发编发儿童

导语:天坛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天仪式的场所,拥有悠久的历史。而夏至这一天,人们有着吃长头发编发儿童的传统习俗,寓意健康和长寿。本文将介绍天坛的历史以及夏至吃长头发编发儿童的文化背景。

目录导航:

  1. 求天坛的历史
求天坛的历史

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每年"三孟"祭祀,即孟春(正月上辛日)祈谷,孟夏(夏至)祈雨,孟冬(冬至)祀天。

该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外坛墙呈圆弧形,南墙与东、西墙为直角相交,取其天圆地方之意。因为天坛建成初期,不仅祭天而且祀地,直到嘉靖九年(1530)在北郊另建地坛后,才天、地分别祭祀.两道坛墙最初均为土坯砌成,曾称天坛土城.清乾隆十二年(1747),将土城用砖包砌.两道墙之间称外坛。外坛墙一周11华里,只有两个门,与先农坛相对者叫圜丘门,与太岁坛相对者叫祈谷坛门。

皇家祭天圣地,1860年曾遭英法联军洗劫,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的蹂躏.当时,斋宫曾设联军司令部,圜丘坛上架设了轰击前门和紫禁城的大炮。侵略军为了掠夺物资,曾在圜丘坛门外设火车站(天坛外站)和祈谷坛门火车站(天坛内站)内站运兵员,外站运军火。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登基,也在天坛演出了一场祭天的丑剧。军阀混战期间,辫帅张勋曾在祈年殿设司令部,与段琪瑞巷战时,天坛内成为战场。1918年,天坛辟为公园开放。解放后,在外坛墙上新辟了东门、北门,有计划地修葺了内部建筑,增加了设施外坛部分保留了北半部,原来的圜丘门已不存在,这里建成了居民区,即现在的复康里和天坛南里一带.现在的南门是原来的内坛南门.经过改造之后,使原来的皇家坛庙,变成了一处北京市区富有特色的旅游公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酷养生百科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kuyangsheng.com/jqys/8773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室内兰草的功效及用途有哪些?下一篇: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