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养生百科网>节气养生>正文

如何看待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 国人过节就是吃

导语:本文探讨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之间的差异,以及国人过节时普遍以吃为主的现象。传统节日在国人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纪念价值,而西方节日则更多体现了商业化和娱乐化的特点。然而,不管是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国人过节时都少不了丰盛的美食。本文将从文化差异、社会变迁等方面探讨这种现象的成因。

目录导航:

  1. 如何看待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
  2. 中国为什么比传统节日更受欢迎
如何看待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应该都过,共同存在。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都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

现在有一部分人主张光过中国传统节日,狭隘的认为不要过西方的洋节日。这种思想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应该抛弃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现在的世界互联互通,联系更加的频繁和紧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西方的节日年轻人过的也多,象每年2月14号的情人节。过西方洋节商人最高兴,花卖的多了,饭店生意更火爆了。振兴了经济,拉动了内须,促进了繁荣。

纵观历史,唐代盛世就是与西方国家经济贸易,东西方互通有无,东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包融外来文化和节日,象唐代长安外国人来学习经商传教的人很多,唐代政权的开放性和包融性让唐代才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唐帝国,也促成了大唐盛世几百年。

反观清代晚期,闭门锁国,不与西方社会搞贸易,不与西方社会交流,排斥西方文化和节日,清晚期的统制者陶醉在东方大国传统思想下,认为自我什么都好,不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不接受新事物,不接受西方先进的科技文明。结果就是落后挨打。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应该发扬光大,西方节日也应该发扬光大,两种文化不同的节日都要过。世界文化,世界上的节日互相交流,互相融合这是历史发展必然。

传统节日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最近这些年西方节日在年轻人之间越来越受欢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之间的关系。

个人觉得无论如何西方节日是不可能代替得了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的,这个大不必担心。不管是我们的元宵节,还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传统节日,西方节日在中国只能说在年轻人之间比较受欢迎,但和我们传统的民族节日却没有什么今后竞争力。

西方节日在中国没有竞争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和体制单位为中国传统节日设定了假期,而中国可没有为西方节日设定假期,这也是不可能的。

2、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只流行在中国的年轻群体,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是整个中国人民大众。在市场这方面,西方节日就输了。我们从小都是在传统节日的熏陶下长大的,盼着元宵的汤圆、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柚子等好吃的。过节对我们小时候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过年过节能够吃顿好的,过年还能有新衣服穿,还可以玩烟花爆竹。这些都是我们的童年绕不过去的存在。

3、第三个就是饮食文化和传统习俗,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还伴随着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比如拜神拜佛、祭祀天地等宗教活动,还有吃汤圆,吃饺子,吃粽子等饮食文化。虽然说在外国,外国人也有他们的传统习俗,但外国人的传统习俗在中国的接受度却是不高的,就拿万圣节来说,外国人会戴着妖魔鬼怪的面具到处疯玩,而在中国到了万圣节那一天,谁会戴着这样的面具到处跑呢?非得被警察当做疯子抓起来不可。

西方节日对中国的含义并没有外国重要。在年轻人之间流行的节日,其实也就那么两个而已,一个是2月14的情人节,还有一个是圣诞节。至于愚人节,只是偶尔会捉弄一下好朋友,也可以说带给了我们快乐。情人节之间互送礼物,一起约会,圣诞节时候朋友间互送一个红苹果。增进彼此的友谊。这些西方节日没有传统节日在我们生活中的隆重,只有一些简单的仪式。而这些都是人们之间对生活的美好祝愿,难道不好吗?

这不是文化的渗透,而是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年轻人之间一边过着西方的节日,一边并不会忘记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以及传统文化。因此,这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

因此,西方节日可以说是给我们的传统节日和生活锦上添花,让生活更加美好。

只要能够让我们生活得更好,为我所用,又不会让我们忘记自己是谁,那么西方的节日就只能是给我们的生活锦上添花而已。不必担心过西方节日就会忘记传统节日,也不用担心传统节日的意义会淡去。因为,总有一些东西是无可代替的,中国的传统节日代替不了西方节日,我们不可能让全世界都过我们的中国节,而西方的节日也无法让我们中国人在万圣节那天戴上面具群魔乱舞。

中国为什么比传统节日更受欢迎

中国人过传统节日的幸福感较高,传统节日受欢迎程度远高于西方节日 与家人团聚、探亲访友是国人庆祝传统节日主要方式 89.8%的被访者在传统节日期间与家人团聚;62.8%探亲访友;另有1/3左右“宅”在家里、外出旅游或参加传统节庆活动。

传统节日期间,陪伴家人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随着年龄增长,传统节日时与家人团圆的比例逐渐增加,探亲访友、参加节庆活动比例逐渐下降;“宅”在家里休息和外出旅行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与10年前相比,传统节日期间陪伴家人更多和更少的人,比例相当 21~30岁的居民在传统节日时陪伴家人“变少了”的比例最高(52.6%);60岁以上的居民陪伴家人“变多了”的比例最高(46.1%)。与10年前相比,传统节日期间,外出旅游的人更多了 与10年前相比,各年龄段居民均表示外出旅游度假“变多了”,20岁以下居民外出旅行“变多了”的比例最高(53%)。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酷养生百科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kuyangsheng.com/jqys/8795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如何避免小满时节鸡鸭抢食?下一篇:如何实现闲情偶寄颐养部的养生方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