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养生百科网>养生资讯>正文

关于春节、元宵节习俗的资料 健康之路年俗灯谜话养生

导语:春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两个节日里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从健康之路年俗中体验的春节、元宵节习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并且学习到一些养生的智慧。年俗、灯谜、话养生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为节日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目录导航:

  1. 关于春节、元宵节习俗的资料
  2. 中国十大民俗有哪些
  3. 贵阳孔学堂最近有活动吗
  4. 猜灯谜 闹元宵 仪式感满满迎佳节
关于春节、元宵节习俗的资料

春节:

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俗称新年和新禧等,口头上又称庆岁或过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它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和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华。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习俗,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烧炮竹、烧烟花、掼春盛、年例、祈福、逛庙会、上灯酒和赏花灯等。

朝鲜族、满族和我们汉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过年期间,家人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过春节又叫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元夕或灯节,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和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俗称中国情人节。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选对象。

中国十大民俗有哪些

1、腊八节俗称“腊八”,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

2、祭灶节(小年)祭灶节由来已久,早在夏朝,灶君(灶王爷)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相传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都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禀告人间的'善恶是非,玉皇大帝以此作为对人们奖惩报应的依据。所以啊,人们要在这天好好地奉拜家中的灶王爷——给他吃好吃的饺子,除此之外,还给灶王爷吃用饴糖和面做的糖瓜儿,让他吃了以后粘粘糊糊地张不开嘴,只能简单地跟玉皇大帝说“好”。

3、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春节活动均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祭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4、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即上元佳节,意义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活动为赏灯、猜灯谜、耍龙灯等,吃美食元宵、汤圆。

5、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日子,扫墓祭祖习俗至今在岭南一带仍盛行。

6、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赛龙舟、端午食粽、挂艾草菖蒲和吃粽子、喝雄黄酒等节日活动。

7、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8、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9、重阳节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又称重九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10、冬至节冬至阳生春又来。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的这天,便是我们的冬至节。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一年的起始过新年,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所以说单纯地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冬至节最被人们熟悉的习俗就是吃饺子、吃汤圆啦!

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

大年初三又叫“小年朝”。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中有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

这一天的汉族传统年俗有烧门神纸,谷日忌食米饭等。

大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亲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于身上,以化解口舌。

在农村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

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所谓“赤口”,一般是用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

贵阳孔学堂最近有活动吗

(一)过传统大年 享文化活动

腊月至春节期间,孔学堂重点推出“瑞兔话年俗”系列趣味视频、“写福字”视频接力赛、“传统文化知识闯关”H5互动等线上系列活动,开展“兔毫写春华,福至千万家”、“新春游园,年俗体验”、“新春文化市集”等线下游园活动,让市民朋友在欢喜过年的同时,增进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

(二)春节游园,好运连连

癸卯年新春之际,孔学堂将继续推出主题游园活动,设计“五大打卡”路线,引导市民游客游览孔学堂。

设置投壶、打糍粑、射箭、剪纸、点花名等5大年俗互动体验,让广大市民乐享团圆,过文化大年。

每天前15名市民游客完成拍照打卡及体验主题活动后,可获得1只“好运兔”。每天前16-250名完成拍照打卡及体验主题活动的市民游客可获得春节福袋1个。

(三)新春年俗,美食飘香年味浓

新春美食集市活动现场设有贵州特色小吃,更有糖画、冰糖葫芦等传统春节美食。网红小吃、游乐打卡,让市民游客在孔学堂体验新潮文化年。新春逛市集,体味民俗中国年!

(四)十五闹元宵,团团圆圆,又是新一年

2月5日元宵佳节,孔学堂正月十五元宵节传统文化活动将以“元宵灯谜”为主,在年俗文化、民俗文化中展现热闹元宵,增强市民参与元宵节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猜灯谜 闹元宵 仪式感满满迎佳节

每年的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日,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说起“闹元宵”,最有乐趣的莫过于“猜灯谜”了,猜灯谜又称打灯谜 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 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酷养生百科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kuyangsheng.com/yszx/7807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决明子是甚麽?药店有卖吗 中药决明子的功效下一篇: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