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养生百科网>养生资讯>正文

儒家重视修身养性,养生的重要内容 孔子对养生的看法

导语:儒家注重修身养性,养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孔子认为养生应注重内外兼修,即同时关注身体和心灵的健康。他强调了饮食起居的规律,提倡节制饮食、适度运动,以及保持心态平和。孔子的养生观念对于人们的健康和幸福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目录导航:

  1. 儒家重视修身养性,养生的重要内容
  2. 心正则身正心清则目明原文
儒家重视修身养性,养生的重要内容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是《论语》中关于养生的经典名言。知,指知识和智慧;仁,指仁慈与友爱。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会快乐,有爱心的人才会长寿。

孔子十分强调“乐”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主张用“乐”来熏染生活、陶冶情操。《论语》中曾有三个层面的论述:一是认为有爱心的人不会有忧愁,有智慧的人不会有困惑。乐是养生的基础,遇事常乐,仙寿有缘。二是在励志中充实精神,“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正因为孔子从小立志,老而弥笃,才能精力充沛、博闻强记。碌碌无为是在消耗有限的生命,自强不息才能让每一寸时光绽放出绚丽的异彩。三是阐述了习性与养生的关系。孔子认为,“性”乃源于禀赋,同时又受后天的熏染。养性就是通过教育、习俗、心理疏导等方式,让人们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增强对“乐”的感知。

《论语》还论及了人生在少、壮、老等各时期的生理特点和注意事项。孔子认为,君子有三戒:年少的时候,气血经脉还未巩固,戒在一个“色”字;到了青壮年时候,血气十分旺盛,戒在一个“斗”字;等到了老年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戒在一个“得”字。过度沉迷在患得患失之中,肯定不利于养生保健,不如像孔子一样,虽然屡遭困顿,尚能自得其“乐”,颐养天年。

心正则身正心清则目明原文

原文:

彻志之物,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无不为也。

各种各样的功利欲望是束缚人的心灵的,去掉此种束缚,那么心中就可不受干扰而处于平正状态,心中平正就能安静,安静就能明彻,明彻就能空灵,空灵就能“无为无不为”。所谓“无为无不为”就是“游”,也就是主体的心理由静而动,进入高度自由的境界。此种境界在一切审美体验中都是存在的。陆机、刘勰将“虚静”与“游”的思想用来描述艺术构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酷养生百科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kuyangsheng.com/yszx/9046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过年送礼送什么实惠又大方排行榜 过节了买点啥吃下一篇: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文章评论